2010年,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全行业销售额突破4200亿元人民币。至此,中国已超越北美、日本、西欧,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
据相关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是国际上工程机械产销量最大,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国家。同时,“十二五”期间更是中国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由工程机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行业将担负更艰巨的使命。
在“十二五”新一轮发展浪潮来临之际,国家将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升到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亟待改善的重中之重。
国家政策
2010年10月11日,为落实《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推动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该方案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滞后于主机发展的现状制定的,该方案实施期为2010-2012年。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突破关键零部件发展瓶颈步伐,不断满足各领域装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预期通过行业三年的努力,使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逐步扭转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产品技术水平达到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一批关键基础零部件,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强的基础零部件企业及知名品牌;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着重加强工艺装备及检测能力建设,创建若干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夯实技术创新基础。
机械关键零部件发展现状
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制约瓶颈,当工程机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行业高技术的研究将主要聚集在发动机、液压、传动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上。
工程机械动力性能是衡量产品技术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包括柴油发动机本身的动力性能和整机动力传递的系统综合性能两部分。工程机械发动机除了不断改进燃油喷射系统和降低油耗及低碳排放等共性技术以外,对低速状态下的扭矩储备和动力输出方式、性能匹配、振动与噪声都有特定要求。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产品配套的发动机只有铂金斯、五十铃、洋马等。相当一大部分高端产品、出口设备、大吨位设备以及挖掘机等都是依赖国外品牌。面对如此局面,相关行业亟须思考出路,改善自身。
狠抓机遇求发展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尽管各行业产品销售量快速增长,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容量不可能无限制扩大,虽然国家出台的许多政策有效地拉动和刺激了工程机械行业的飞速扩张,面对这样的形势,建议关键零部件企业在紧抓机遇的同时,更要审时度势,立足行业发展大局,时刻关注行业新形势、新变化、新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谨防工程机械行业可能潜藏的新一轮洗牌。
争做行业专家
零部件企业和主机企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主机更多需要做大!而零部件企业更重要的是做精,做好。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专注于某个领域产品的研发,争取做到行业的专家,方可立足于行业的前锋!
知识带动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目前我国液压行业企业存在的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不掌握核心技术就没有话语权。现阶段最有效的技术提升手段主要有,人才培养、技术引进和设备保证,在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由一个高素质的各类人员组成的人才队伍,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始终是企业和行业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