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作为经济基础的电力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在提供电能的电源建设方面,各容量等级的核电、火电及水电等各种类型电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祖国大江南北,向其他行业提供充足的电力,有力的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核电高速发展
可谓“电力的稳定输送是各大行业维持正常生产的首要源动力”。但是不难发现仅凭火电水电的供应是远远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问题!纵观我国持续几个月以来各大省市旱情告急,水力发电行业更显力不从心。依靠核电为电力建设的重点,势不容缓!其实核电站建设在西方国家以较为流行,而我国也坚持与时俱进,争取在2020年之前建设完成投资规模、建设规模、电站数量和发电装机总容量及发电设备能力均居第一的综合性核电站。
目前,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中,核电机组仅占其中的1.8%,发电量仅占2.3%。但这一局面正在逐步改变。根据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规划设想,国务院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到2020年,核电在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要占到4%,占总发电量的6%,即核电投运规模将达到3600万-4000万千瓦。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在2004年-2015年期间新开工建设30台左右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除核电建造前的市场外,核电建成后的运行期内,设备日常维修都需要各种服务,如某些辅助设备的更换,检修物件、消耗材料的提供等等。
各企业踊跃参与
“没有良好的经济性,就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走市场化道路是核电发展的必然选择。核电产业市场化将进一步打破过去核电建设的垄断性,增加开放程度,为更多的地方企业进入核电产业创造新的机遇。
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最大的核电基地的浙江省,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了核电辅助设备制造上,如泵、阀门、风机、承压容器、电缆、支吊架、电缆桥架、化工材料、开关柜、仪表等。徐步进认为,“这些正是现阶段浙江省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可以有所作为。”
实际上,浙江省企业参与核电站辅助设备方面,已经实现了“零的突破”,例如机械行业中的杭州锅炉厂、浙江上风公司等已承制了除氧器、冷凝器、低压加热器以及加热、通风和空调设备等;浙江的泵阀、电线电缆产品也已用于核电站。
再看看核电装备产业基础雄厚的上海。为满足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发展,上海电气集团公司投资30多亿元,正在上海的临港新城建设临港重型机械装备基地,专门生产大型核电设备,包括核岛主要设备和百万千瓦以上的汽轮机和发电机,同时还能够生产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压力容器等重型设备。该装备基地建成后可以年产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2.5套,将成为上海现代化的核电设备制造基地。
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可大规模生产的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相信核电在我国的远景规划中将迎来高速的发展,于此同时,与核电建设相关的行业亟须把握契机,以更优越的姿态,一齐谱写新篇,共唱发展之歌。
本文地址:http://www.btone-mro.com/BtoneInform/newsContent.aspx?id=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