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阶梯电价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多个省市实行阶梯电价,其中上海第一档不提价的用电量为260度/月,为全国最高。近日,浙江省公布两个方案,月度方案第一档为0-213度,第二档为213-394度,第三档超过394度;年度方案第一档为0-2556度。而广东省居民阶梯电价方案一不分季节性用电,首档电量为0—210度,二档电量是211—430度(三档电量为大于二档标准以上,下同),阶梯电价方案二则划分夏季与非夏季,夏季的首档电量为0—240度,二档电量为241—600度;非夏季的首档电量为0—170度,二档电量为171—400度。
聆听民意
就广东的阶梯用电方案而言,市民意见不一。家在广州海珠区新港西路的黄女士表示,自己更倾向于方案二的方法,她家属典型的三口之家,电视平均每天看三四小时约需1度电,台式电脑每天2—3小时的使用时间也需要1度电左右,而持续开着的冰箱大概每天耗电也需1度,而洗衣机、电饭煲和照明用电等,以平均每天2度电计算,每个月共需耗电150度以上。此外,黄女士家大人和小孩房各装了一台空调,两台空调只在晚上较小的时间段开,每天平均耗电约8度,每月仅空调用电就在240度以上。黄女士说:“家里夏天用电平均每月接近400度。”
家在广州麒麟岗附近的王先生却赞成第一套方案。王先生是河南籍的外来务工人员,他没有使用空调,夏季比非夏季只是多了2台电风扇,他认为夏季所定的时间段5月至10月有些短,事实上广东炎热的季节远超过这一时间段,11月开电风扇的依然大有人在。
另外,有民众表示首档电量过低,是否可酌情提高?也有的表示这是一种变相的涨价。更有民众表示疑惑:一直是0.61元/度的电价,一旦变成了三档,每档收费不一样,这样的电费,电力部门能一一计算清楚吗?
据此相关负责人回应:“实行阶梯用电,利大于弊,此方案可极大的提高民众的省电意识,分阶梯收费也是顾及低收入人群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公平。至于电费的收取我们一直采取后台自动化处理,我们已经具备了庞大的计算系统,当物价局确定收费方案以及开始实施阶梯电价之后,我们可以根据物价局的要求执行。由于新的收费方式比较复杂,电力部门将会在实施阶梯电价之后发送新的电费单, 每档收费都清清楚楚列在其中,让市民一目了然。”
阶梯电价应突出差异化
实行阶梯电价的本意,在于“劫富济贫”:即令有能力负担超额用电成本的高收入群体,承担更多的发电成本,从而补贴低收入群体的用电负担,促进全社会的节能省电意识。
但在各地的电价调整方案中,针对各个群体、不同生活情况的多元化、人性化制度设计存在简单、生硬的缺陷。在基本用电量的划定上,缺乏相应的弹性和调整空间。另外,对于冬季与夏季的用电高峰,尤其是尚未实现集中供暖的家庭,使用空调、电暖器等电力取暖方式是度过寒冬的主要方式,是无法削减的刚性用电。对于特殊季节性短期用电高峰,缺乏差异化和人性化的计量方式。总的看来,阶梯电价方案过于简单,细节设计还显得粗糙。
阶梯电价应突出差异化,可以考虑“峰谷电”的调峰作用,进一步细化。在计算阶梯电价用电量时,区别计算峰时段电量和谷时段电量,并实施差异化定价。一方面更有利于缓解高峰电力供需的矛盾,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居民用电支出压力,更容易接受新的调价方案。
本文地址:http://www.btone-mro.com/BtoneInform/newsContent.aspx?id=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