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源自“草本养生茶疗专家”碧生源公司。在2011年,这家公司的主力产品之一,“碧生源常润茶”的销量已突破13.7亿袋。遗憾的是,这家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公信力保健品品牌”称号的公司,实际上却是依靠给消费者“洗脑”占据市场,保证其营业额高速增长。如果没有目睹10余年来碧生源如何从小作坊逐步成为上市公司的轨迹,恐怕很难相信一家“山寨公司”会获得如此成功。碧生源是如何做到的?碧生源的产品又存在哪些问题?
碧生源茶产品的主要起效成份,就是泻药。根据碧生源公司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资料显示——碧生源常润茶的主要成份为“绿茶、土茯苓、沙参、淮山药、番泻叶、草决明”。碧生源减肥茶的主要成份为“绿茶、金银花、决明子、荷叶、绞股蓝、山楂、番泻叶、蜂蜜”。在这两种产品的成份表中,“番泻叶、决明子(草决明)”都是泻药。而最终可以达到所谓“清宿便、排肠毒”的广告效果(也就是拉肚子),主要就是靠这些泻药起作用。
对比参考:中山大学学生试验表明“减肥茶效果并不显著”2007年时,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几名学生,做了一项名为“碧生源减肥茶减肥机理及副作用研究”的试验。试验内容为在7天内,向不同小鼠灌喂蒸馏水和碧生源减肥茶,并分析对比最终结果。她们的试验结果是——与灌蒸馏水相比,灌碧生源减肥茶的减肥效果并不显著。服用碧生源减肥茶会造成腹泻,但高低剂量的减肥茶造成的腹泻情况并无显著差异。和碧生源之前做的测试一样,中山大学学生的这个试验同样存在着测试时长不够的问题,但其得出的结论却和碧生源的官方测试结果不尽相同。例如,之前的“体重均有减轻”就很有疑问,因为小鼠灌蒸馏水同样“体重减轻”,和灌减肥茶有什么不同呢?
碧生源发展模式摘要——
1.不用研发产品,买来的产品能“吃”许多年
2001年,常润茶产品以一次性50万元的价格购自淮阴华医,2004年,减肥茶产品以1万元购自北京瑞普乐。而直到2011年年中,这两款产品一直是碧生源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总营业额的99%以上。看着这些主要成份雷同的“保健茶”,就容易理解碧生源公司为何毫无研发也可以发展壮大——自2007-2010年,碧生源公司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占营业额均不足0.5%。其中2007年时,碧生源公司全年的研发成本是“0”。直到2010年需要上市时,碧生源公司才使用收购其它公司及团队的方式,增强研发能力。至今,其高管团队中只有一个负责研发的成员,还是2010年时才挖过来的。
2.不足5%的原材料成本与30%的广告成本
2009年,碧生源的原材料成本占营业额的3.1%,2010年是3.4%,2011上半年为1.8%。2009年,碧生源的广告成本占营业额的30.4%,2010年是28.6%,2011上半年为32.3%。据透露,2007年之后,碧生源广告费出现井喷,而恰是从2007年起,碧生源的销售热潮才开始到来。在之前的2006年,澳特舒尔公司刚刚开始结束多年亏损的局面,逐渐盈利。
3.作坊式家族企业
直到2007年时,碧生源才可以自行完成产品生产流程,之前都需要外包给第三方生产。其中一名生产商的股东是碧生源创始人赵一弘的亲属,另一位生产商的法人是碧生源的董事。“碧生源”这个品牌是由北京瑞隆祥公司先行注册,后又转给澳特舒尔公司。而碧生源减肥茶产品亦是购自北京瑞普乐公司。这个瑞隆祥和瑞普乐,都是碧生源创始人赵一弘控制的。碧生源的董事长是赵一弘,副董事长是其妻高雁。而高雁的表兄弟崔山多次参与碧生源集团架构重组,多次进入股权转换角色。此外,在2007年时,碧生源的最大供货商亦为赵一弘控制的公司“北京百草长青科技”。
虚假宣传屡禁不止
在上市前的招股书上,碧生源列了长达25页的风险因素分析,其中着重讲了多次广告违规、产品经常被消费者投诉等诸多不利因素。诸如——“市场营销活动是本集团产品成功的关键”、“业务能否成功相当依赖本集团能否维持及提高品牌知名度”。结合之前提到碧生源公司高额的广告成本,不难看出这家公司真正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据媒体报道,在上市前的三年中,碧生源的广告就违规了23次。在2007至2010年间,碧生源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南、辽宁、江苏、内蒙古等地都曾因侵犯消费者肖像权、夸大功效、未获批文等原因被警告、停售或是撤销批文,经销商也有多次违规。直到现在,此类广告依然随处可见——“碧生源:赶走‘春困’”、“对受损的肠道进行滋润修复”、“碧生源常润茶断根体内垃圾,切断毒气来源,粉刺痘痘没有了”
(本文由MRO机电网整理)
本文地址:http://www.btone-mro.com/BtoneInform/newsContent.aspx?id=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