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绝”字,写尽了世故人情:“亏本经营、年轻人没兴趣,广州粤剧音乐茶座几成‘绝唱’”(《信息时报》1月12日);一个“牛”字,说不完公权之虚伪:“深圳“最牛工资”被腰斩,整改后年均17万元”(《南方都市报》1月12日)。粤剧等地方文化之没落,仅市场化未必能挽救得了,还需培育戏迷,从娃娃抓起。“最牛工资”即使被腰斩,亦难消民众疑惑,之前发放的巨额工资不用吐出来吗?
真是同人不同命,粤剧艺人靠“施舍”,公务员们拿“牛工资”,何时能改变我们的命运?是像“广东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建议‘计生委’改名‘人家委’”(《广州日报》1月12日)一样改名就大吉?怕是要改名的同时还得转换职能。如果不能解决1万对年轻人的恋爱,同时有4500对夫妻闹离婚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农民工性饥渴问题,人口和家庭的和谐恐怕无从谈起。
最近几年“和谐”成为高频词,这背后或许隐藏了一个事实,即和谐比较稀缺。“江门一岁女娃输液后死亡,尸检时心脏DNA显示是男性”(《广州日报》1月12日)的“换心”疑案,很能说明医患不和谐的根源之一,正是医生的不负责任。同样,“公办小学教学楼抗震差要拆,佛山300学生面临‘被转学’”(《信息时报》1月12日)的问题,又不得不让家长和学生起疑心,学校仅提前一天通知,简直把教育当儿戏。校长被质疑受利益驱使有待调查。且看这闹剧怎么收场吧。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闹剧往往会不了了之。比如“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开炮,39号文一天不公开一天不剃胡子”(《新快报》1月12日),会不会让孟浩成长胡子老夫子,令人担忧。涉及民生问题,无论如何有关部门都不能回避。敬畏法律,必须成为常识。
不过有些人的敬畏法律,却是自相矛盾。请看两例:“流浪汉深圳等地挥榔头砸锤杀7名卖淫女,自称替天行道”(《深圳特区报》1月12日),和“义愤打死小偷,广州两村民获刑六年”(《信息时报》1月12日)。这两例中的当事人在维护“正义”,却把自己弄成法律惩治的对象,不可效仿。
(本文摘自MRO机电网)
本文地址:http://www.btone-mro.com/BtoneInform/newsContent.aspx?id=518